《星際效應》的劇情環環相扣,要掌握劇情,要先抓緊「時間」,相對論造成的時間差距 ,是電影營造劇情張力的重要手段,畢竟《星際效應》最賺人熱淚的就是別人不斷老去, 主角卻能繼續年輕。《星際效應》有2段大幅的壓縮時間:下去米勒博士的水星球花了23 年,最後用黑洞的重力彈弓製造加速過了68幾年(進入四次元再出來對庫柏而言是一小段 時間)。 23年與68年的安排都有重要的戲劇目的。地球上的湯姆需要23年結婚生子成為頑固的農夫 ,小墨菲需要23年長成熟女墨菲,老布蘭德需要23年調教墨菲成為物理學家;蟲洞另一邊 等30幾年的曼博士等到無可挽回的精神崩潰,艾德蒙斯找到正確的目標,卻過了曼的時間 再加68年等到去世(不確定艾德蒙斯何時去世)。 曼博士是整部電影的多用途對照工具人,跟庫柏與布蘭德比較之外,還能跟留在船上的羅 米利對照。曼與羅米利都是科學家,2人都歷經漫長的等待,態度卻截然不同,假如羅米 利換成曼,曼絕對等不到23年那麼久,雖然真的換成曼的話,他一定是下去的那個,而且 不會淹死。(別說水星球浪費了23年,這讓羅米利多活23年!) 《星際效應》最後用了一個蒙太奇騙人,以時間線來看,墨菲發現鬼的真相,進而得到數 據解開重力方程式,再造出太空站,其實是庫柏進入黑洞的68年之前(68年是在黑洞邊緣 跳那一下造成的時差),諾蘭卻把這兩段剪成交錯進行,製造懸疑感。要是沒有那68年, 人類不可能已經造好太空站,等待離開四次元後回到蟲洞另一端的庫柏,並演出老墨菲與 年輕爸爸見面的感人一幕。 《星際效應》有意做出好幾組「現實守成與理想開拓」的對照。開始在地球時,多數人都 被養成農夫,上太空的科學被視為有害而打壓,美其名是「看守的一代」,實際上是走向 滅亡的一代,只是大家都蒙在鼓裡;而與保守大眾相對的,是庫柏與僅存的NASA科學家; 後來庫柏的兩位小孩,湯姆和墨菲長大後也剛好位於兩個極端,只是湯姆又比一般人更頑 固,而墨菲的進取心遠勝其他人。 科學家全都是理想主義者嗎?有趣的是,科學家明顯也有理想與現實之別。老布蘭德和曼 在解不開重力方程式,又想到受精卵移民計劃之後,他們的規劃完全按照那「一個」計劃 在走,執行到底,也不再考慮其他可能性,甚至沒有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盤算(那個死心眼 與黑箱度台灣人應該不陌生)。 布蘭德和曼考慮的與講的都很有道理,畢竟他們的規劃利大於弊,但是自我限縮到只有一 個可能,私心過重,又不公開透明之下,最後要不是靠主角威能(或說歷史的必然性,這 裡也就是莫非定律),全人類真的會被那個沒有備案的僵硬計劃害死。 兩位理想組中的保守組布蘭德和曼,都念過英國詩人Dylan Thomas 狄倫.湯馬斯的詩《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》。這首詩當中的 「dying of the light」,被《冰與火之歌》的作者馬丁拿去當書名,寫下他的第一本長 篇科幻小說《光之逝》(本詩另外出現在數部電影)。《星際效應》主要用到前2段: Dying of the Light光之逝......消逝滅絕的孤獨美學 http://push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107050729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,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; Rage,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.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, 老人在白晝將盡應燃燒與咆哮; 奮起,奮起抵抗光之逝去。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, Because their words forked no light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. 雖然智者在其末路已知黑暗將至, 因為言語不再激盪雷電他們仍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。 全詩 布蘭德念了3次,第一次是太空船出發,第二次是在地球上對話,第三次是遺言;曼則是 在打倒庫柏後莫名奇妙的念了這首詩。這首詩4次使用時機使得它在電影中的言外之意相 當曖昧,布蘭德第一次念很有人類面對滅亡困局,積極進取的意象;第二次(只念第一句 )在事後想來是話中有話;第三次完全是對一個自以為利大於弊的黑箱老頭的反諷。 聰明曼念詩則是徹底惡搞這詩本來的正面意義,變成打著拯救全人類之名,實則只想自私 自救的的負面展示;同樣積極求生,自私的單身漢差點害人類滅亡,有情感羈絆的人卻拯 救了全人類,這就是愛的力量與偉大啊(大誤)。這大概正是諾蘭在《星際效應》人際情 感那部分的答案,帶領人類走向演化下一步的高升力量(Rise! 黎明昇起!),終究是人 際之間的情感牽連(目的)與理想性的開創力(手段),而非自利與保守。 以科幻電影來講《星際效應》很有創意,至少電影界近來沒有人用過這麼完整、精雕細琢 的手法,卻如此質樸地講科幻故事;它的科學相關設定與表達也儘量符合現實,至少那些 蟲洞的存在(有強調蟲洞自然不可能存在,所以一定是人為)、黑洞與行星的旋轉理論上 是可行的。然而,把《星際效應》擺進整個科幻領域的發展史來看,它的創意就黯然失色 。 絕大多數科幻的元素是小說先於電影,《星際效應》當中出現的科幻元素,多半都是科幻 小說創作20年以上,早已討論到爛掉的老梗(這是本片為何可以看似如此質樸的原因之一 ),例如五次元、人類的提升與演化、愛和情感的力量,對熟悉科幻小說的讀者而言相當 親切。不過文字與影像畢竟有著本質的不一樣,能用影像,特別是電影這種最高級的影像 呈現方式,把這些傳統科幻概念演繹出來,諾蘭仍然不負諾蘭。 -- 為什麼要攻佔神盾局?和平理性地表達訴求不好嗎?怎麼可以讓神盾局空轉呢?美國隊長你打破的玻璃難道要自己賠嗎?洞見計畫已經要實行了不能退回,退回的話我們對安理會就會失去信用的難道美國隊長害怕競爭?有實力就不用怕洞見計畫跟飛行航母啊!好啊,給你逐艦審核嘛,但是不能更改任何一個攻擊目標喔!洞見計畫明明就是利大於弊!美國隊長你難道真的了解洞見計畫嗎?隊長你一定是被浩克帶壞了,變成綠色的暴力份子,才會不挺美國國安! ---某些人眼裏的美國隊長2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61.60.166.241※ 文章網址: http://www.ptt.cc/bbs/movie/M.1419933065.A.531.html※ 編輯: k9k2k7k0 (61.60.166.241), 12/30/2014 17:52:38※ 編輯: k9k2k7k0 (61.60.166.241), 12/30/2014 17:57:58
推sheldon1992: 頭推!!分析的很棒12/30 17:58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.co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