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高郵市臨澤鎮一個11歲男孩玩耍時弄髒了手,到河邊洗手,竟『洗』出了一把呈灰黃色的青銅寶劍!經高郵文物部門鑒定,這把青銅短劍為商周時代鑄造,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。目前該劍已被高郵市博物館收藏。記者採訪獲悉,這把只有26公分長的短劍,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,是高郵發現的第二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,也是第一件青銅兵器。
重見天日:男孩河邊洗手 淤泥裡掏出生鏽短劍
根據揚子晚報報導,發現這把青銅寶劍的孩子叫楊俊熙,今(2014)年初夏的一天,活潑調皮的小俊熙和一群小伙伴在鎮上玩耍,玩髒了手後,來到臨南小區菜場橋處老周臨河河邊洗手。洗著洗著,眼尖的小俊熙發現手邊有一個黃黃的尖尖的硬物。『應該是把埋在土裡的刀或者劍!』小俊熙一向對刀、槍、劍這些東西特別喜歡,他激動地顧不上洗手,專心致志地掏起『硬物』四周的泥土來。好在水裡淤泥比較鬆軟,很快,他掏出了一把鏽跡斑斑的短短的寶劍來。洗乾淨後,楊俊熙激動極了,興奮地對身旁的幾個小伙伴喊了起來:『快來看哪,我找到什麼了?是寶劍,古代的寶劍呀!』
幾個小伙伴們看小俊熙找到了『寶貝』,很是眼饞,都搶著要玩。小俊熙讓伙伴們依次摸摸、把玩後,把『寶貝』帶回了家,交給了爸爸楊錦海。楊錦海看到這把呈灰黃色的寶劍,第一感覺就認為此劍不一般,估計是一把很古老的寶劍,說不定很有考古價值。
『老楊家的兒子從河裡找到寶貝啦!』幾個小伙伴回家後一『傳播』,消息不脛而走,鄰居和朋友都趕過來『看稀奇』,有人提出高價跟楊錦海購買,但他沒有答應。楊錦海說:『這個東西不是我自己的,是地下的。地下的東西是文物,是國家的,我沒有權利私自做主。』3日,他專程將這把劍送到了高郵市文物局,捐贈給國家。昨(4)天上午,高郵市文物局、高郵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來到臨澤鎮,給楊錦海送去收藏證書和獎金。
這條河道臨近古邗溝 可能會有更大發現
高郵市臨澤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發現寶劍的河道老周臨河和京杭大運河的『前身』古邗溝相通,一直是連通大運河的活水河,這條河還跟一旁挖掘於秦代的子嬰河相交叉。近些年來,老周臨河有的河段斷流,河床淤塞,河邊長滿了蘆葦、野菖蒲等植物,成了一條死河。去(2013)年,老周臨河被納入環境整治範疇,進行過疏浚。說不準,青銅寶劍就是因為這次疏浚,才得以現身。
該負責人表示,老周臨河歷史悠久,既然在河裡發現了青銅寶劍,河裡是否還會有其他文物,甚至有更多、價值更大的文物?目前,臨澤鎮正在研究保護方案,並將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,請專業人員有計劃地科學合理地發掘。
出身不凡:距今3000多年 很有考古價值
經高郵、揚州兩地文物考古專家初步鑒定,此劍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,長26公分,系商周時代的青銅古劍。據考證,商代距今3600年,周朝距今3054年,中原青銅劍始於商代,劍身起初較短,劍長只有二三十公分;到春秋戰國之際,長度普遍達到50到60公分,戰國晚期的劍長更是超過70公分。因此,從劍的材料、劍長和劍的造型分析,此次出土的青銅短劍,為商周時代的寶劍,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。
高郵市文物局文物科呂志偉科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,這把青銅寶劍鏽蝕不是特別厲害,沒有變形,保存得很好。『商周時期,開始有了青銅鑄造技術,到了春秋戰國,青銅器才盛行。所以,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要比春秋戰國時期少很多,考古研究價值也要大很多。』
關鍵字: 花生網 青銅寶劍 商周時代 生鏽短劍 考古價值 商周貴族 考古 大陸 新奇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